一、非农就业:小幅不及预期,但韧性犹存
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5.1万,略低于预期的16万,但过去三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仍维持在20万左右,显示就业市场整体仍具韧性。数据波动部分受短期因素扰动:
天气与罢工影响:休闲酒店业因恶劣天气就业减少(负增长),零售业受King Soopers超市1万人罢工拖累。
行业分化明显:教育保健服务(+7.3万)、金融业(+2.1万)、建筑业(+1.9万)及交运仓储(+1.78万)成为新增主力,而政府部门就业显著收缩(+1.1万→前值+4.4万),其中联邦政府就业自2022年6月以来首次转负(-1万),反映特朗普政府冻结联邦招聘及削减雇员的政策影响初步显现。
二、失业率微升:结构性压力隐现
2月失业率从4.011%升至4.139%,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.0%。分项数据显示:
年龄群体普涨:各年龄段失业率均上行,16-24岁青年群体及55岁以上人群压力突出。
失业原因分化:重返劳动力市场者增加(贡献+0.05%)、企业永久性裁员(+0.03%)及临时工作结束(+0.03%)是主因,反映企业成本压力下用工策略趋于谨慎。
三、薪资与工时:通胀压力趋缓,但需求端疲态初现
时薪增速平稳:环比增长0.3%符合预期,同比增速稳定在4.0%,显示薪资驱动的通胀压力可控。
工时持续低迷:周工时维持34.1小时,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,暗示企业可能通过压缩工时而非裁员应对需求放缓。
四、衰退担忧缓解,但风险偏好修复仍存掣肘
尽管2月ISM服务业指数超预期叠加非农数据稳健,市场对经济“硬着陆”的担忧有所缓和,但风险偏好修复仍面临三重压力:
关税政策不确定性:潜在加税幅度(10%-20%)及落地时点未明,抑制企业投资与消费信心。
二次通胀隐忧:若关税推升进口成本,可能逆转当前通胀回落趋势。
政策刺激待观察:减税政策效果及美联储降息路径仍需数据验证,市场或维持观望。
五、劳动参与率:长期结构性下滑或成经济桎梏
2月劳动参与率降至62.4%(前值62.6%),延续疫后下行趋势,且呈现三大特征:
群体分化:16-24岁青年及55岁以上群体参与率下降,25-54岁黄金年龄段持平,显示老龄化与青年就业意愿不足并存。
政策关联有限:本土出生人口是主要拖累,与移民政策收紧关联性低;联邦雇员削减(-1万)对参与率影响微乎其微(仅拖累0.004%)。
长期趋势堪忧:对比疫情前(2019年63.1%),当前参与率已低于历史中枢。人口老龄化(婴儿潮世代退休潮持续)、移民政策收紧(移民群体参与率高于本土)及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,可能共同压制美国潜在经济增速。劳工部预测显示,2033年参与率或进一步降至61.2%,若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,经济增速中枢下移或成必然。
结论:稳健表象下的深层挑战
2月非农数据虽未触发衰退警报,但劳动参与率持续下滑、工时压缩及政策不确定性等信号,已为美国经济敲响结构性警钟。短期看,关税落地与政策博弈仍是市场波动主线;中长期则需关注人口结构与生产率变革能否破解增长瓶颈。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,如何在控通胀、稳就业与促增长间取得平衡,将成关键考验。